文 |职业餐饮网 沐九九股易配
在西安餐饮圈,有位堪称传奇的“逆势操盘手”:
接手连续三年亏损的烂摊子,仅用数月就将业绩拉到83 万;
14 个月内,将老店营业额翻倍跃升,突破 700 万;
当多数餐饮创业者在亏损泥潭中挣扎时,他的新店开业仅三天便引发排队盛况……
在他28 年的餐饮生涯中,经手操盘的生意从未赔本,即使疫情期间也在稳步上升,堪称行业“零败绩”的商业传奇。
他,就是唐人里・陕菜创始人卫玉范。
在消费市场深度调整、餐饮进入“微利时代” 的当下,他是如何在荆棘密布的创业路上,让每一家店都踩在盈利线上?近日,职业餐饮网采访到这位餐饮界的“常胜将军”,探寻其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之道。
28年餐饮老炮,
“变”字打天下
卫玉范是西安餐饮界名副其实的“老兵”了,自1998年桃李春创业学院毕业,今年已经是入行餐饮的第27个年头。
在成立唐人里前,他既从一名烧菜师傅干到过总厨,也成功操盘过窄巷子餐厅,是业内少有的兼具产品思维与经营思维的厨师。
2019年11月8日,唐人里首家店开业。彼时,挂在门头上的招牌还不叫“唐人里”,而是“西安会馆”——一个看上去和时代完全不搭边的名字。
果然,刚开业没几天就有顾客反映“西安会馆”名字太落后的问题。几乎没有一点犹豫股易配,卫玉范就决定更名。花了两天时间独处,他终于定下了“唐人里·陕菜”的名字,取陕菜最辉煌时代唐朝,以及店铺想要把人往里请之义。
名字是玄学,但做生意还得靠本领。虽然当时唐人里店铺更名了,面积、厨子、员工工资也都翻了一番,但因为卖的还是原来窄巷子的菜,所以一天下来也只能卖一万,典型的赔本买卖。
于是,唐人里做了两个转变:一是开始卖海鲜,二设置明档点餐,卖特色菜。“地方菜系不要给自己故意设限,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包容的社会,设限以后你动不了很难受。“
通过这两个举措,唐人里日营收从1万涨到3.5万-4万,逢年过节能达到五六万。
实际上,这只是唐人里变革的冰山一角。这几年,唐人里的老顾客眼看着它厨房面积不断扩大,店内装修设计从没有空间感变得时尚雅致,连菜品也丰富起来,有四大特色凉菜,六大必点热菜等,每隔三个月还会有10%的新菜品出现。
面对这些变革,卫玉范反复强调,“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调整,不可能我一个店就这个模式就不变了。”
而在不同门店,唐人里也在有意识强化这种变。唐人里旗下店铺根据自己不同的选址,会做出约10%左右的差异化菜品。“连锁企业最害怕一模一样,把一家店的菜品结构放在另一家店不一定成立,所以虽然是一个品牌,但一定要做到一店一经营、一店一客群。”
一个“变”字,几乎囊括了过去几年唐人里的全部打法。“卷别人不如卷自己”,是卫玉范反复强调的一句话,也是其“凡出手,必盈利”的不败逻辑。
变局之下,
操盘餐厅不败经营的三重基石
在竞争加剧的今天,几乎每个餐饮人都在处在变化之中。
而唐人里的顺势之变,是无数餐企所渴望的,但亦是多数餐企可望而不可及的。那么,唐人里“变局”之下,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和秘诀?
1、以客户体验为导向,快速响应需求
一切变化绝非空中楼阁股易配,而是以顾客为导向。
成立第一天,唐人里就设置了118法则,明确要求“对客人不满意的餐品无条件退换”,之后为了强调处理速度,又将其调整为“第一时间对客人不满意的餐品无条件退换”。
在这个法则下,不仅领导可以处理,员工也可以先执行解决问题,再向上级汇报。“我们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,当消费者认为错误时,我们就第一时间解决他们内心认为不好的就行了,不要给顾客说你对我错。因为他们来了,他就在内心给你贴标签了。”
实际上,不只是服务上满足顾客需求,早年唐人里改名也是听取顾客建议的结果。
这与卫玉范早年“送客人要送到看不见”、“拖地要拖到让客人有温馨感”等细节服务客户离不开关系。卫玉范透露,自己现在经常会在门店找一个位置坐下观察消费者,看他们对服务、菜品的反应,然后将其拍下做成PPT,再进行员工培训,以满足顾客的需求。
比如,一个小细节是,尽管店内有95%的顾客会自带酒水,但为了避免那5%中被请客的人不好意思点酒水的问题,店内后来特意在包间里设置了一个小型酒水吧台,方便顾客自取。
2、以产品为核心,聚焦品质与细节
有餐饮大咖曾说过,多少“花拳绣腿”都比不过产品为王。
卫玉范非常重视产品力,不仅在成立第二年制定了528法则,以“素菜进店不得超过12个小时,所有荤类24小时处理完毕”、“晚上8点后不再销售木耳、豆腐等素类菜品”的明文规定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,还在2021年放弃了味精及复合调料,坚持用葱姜蒜等激活“锅气”和香味。
而在很多做地方特色菜餐厅拘泥于“特色”时,卫玉范在菜品打造逻辑上也在尽可能多元化,坚持既不受限,又要有特色。所以,唐人里门店虽然保留了肉夹馍、臊子面、羊肉泡馍等陕西小吃,但也有海鲜池,卖河鲜、海鲜等相对高档的菜品,产品线十分丰富。
除了注重产品的风味,按照“三分文化,七分菜品”的经营理念,卫玉范还格外关注顾客的体验感和情绪价值。例如,唐人里不仅在门店将雁塔晨钟、葫芦鸡等菜品编排成一道具有强互动性体验的表演,通过服务员的解说传达菜品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与韵味,还在店里融入了琵琶、快板、秦腔等陕西特色表演,让顾客在一场场精湛表演中感受到独属陕西的地方魅力。
3、以组织管理为支撑,激活团队效能
一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,离不开管理,餐饮行业同样也不例外。
而喜家德的创始人高德福曾多次提到,“你能取得多大成功,取决于多少人相信并跟着你走。”
目前,唐人里员工中最高年限的高达11年,几乎在卫玉范还没创业时就跟着他。这在流动性极高的餐饮行业堪称罕见现象。
这种稳固的团队架构,源于卫玉范“试工先试德”的人才筛选哲学。
一直以来,唐人里在用人上更倾向于志同道合,有着共同理想的伙伴,“我们是奋斗型企业,所以三观上一定要和我们企业相合。”
即使是厨师招聘时也不例外。和多数餐饮企业注重基本功“试菜”不同,卫玉范把厨师品德放在首位,要求所有厨师应聘时“先试工再试菜”。“试工的意思是,厨师进店前两天不直接参与出品,而是和其他师傅搭配合作,如果配合得当,再进入试菜环节。”
在人力成本精细化管理方面,卫玉范同样展现出卓越的运营智慧。在发现配菜环节人力冗余后,他果断推出了“炒菜师傅配菜制”:将包括荤类 、能预提前包装类的配菜在内的60%的配菜工作交给炒菜师傅。在不影响出餐效率的前提下,相应减少配菜岗位。这种流程再造,实现了团队效能与成本控制的完美平衡。
而在利益共享机制的构建上,卫玉范秉持“钱在哪里,心在哪里”的合伙理念,将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深度绑定,将盈利的 20% 作为分红基金,让奋斗者共享企业成长红利。这种 “真金白银” 的激励模式,不仅强化了团队凝聚力,更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,使每位成员都以 “合伙人” 姿态投入工作。
也正因如此,各个店铺负责的领导几乎都把公司事当自家事干,经常出现厨师长早起到菜市场比价格、领导晚上10点半后加班碰撞想法的画面。
职业餐饮网小结:
唐人里·陕菜在“微利时代”的持续盈利,绝非偶然,而是卫玉范“不败”经营哲学的立体呈现。
其核心在于以“变”驭势的战略定力:不盲目跟风,而是基于客户体验、产品本质和组织效能三大基石进行精准变革。
这三大支柱相互支撑,共同构成了卫玉范“卷自己而非卷他人”、“凡出手必盈利”的不败逻辑,使其在瞬息万变的餐饮市场中始终立于潮头。
其成功深刻揭示了:在激烈竞争中,唯有回归商业本质、构筑系统性优势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主编丨陈青 统筹 | 杨阳
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