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次元游戏追番,三次元交友旅游,以职场工具为出发点的腾讯会议“AI纪要”功能正闯进了当下年轻人的方方面面,而无论他们把其看作能说会道的“数字知己”也好,工作上的实用助手也罢广信配资,它带来的深远价值远不止于此。
“知道”(nz_zhidao)跟你谈谈,这届年轻人,为什么流行起在AI纪要上整花活儿。
▼
(IC photo/ 图)
前有“抽象”,后有“邪修”,当下年轻人,正在挖掘事物本质,找到意外乐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所谓“邪修”,最开始对应仙侠小说中“非传统修炼方法”的概念,但在如今的互联网语境下,#邪修 成为了展示幽默和趣味的热门标签,年轻人在此尽情挥洒创意、玩转日常,例如他们会分享用电饭煲做蛋糕、唱三小时KTV代替运动等等。
随着该话题在小红书上突破9亿浏览量,光是邪修做菜、邪修减肥,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热情了,“邪修使用会议纪要”的讨论量正在急速上升,年轻人用它谈游戏、谈影视剧、谈旅行、甚至谈恋爱……
等下,会议纪要不是开会用的吗,怎么玩出这么多花活儿?
这届年轻人有了
新的“数字知己”
搜索相关热帖,你会意外地发现,年轻人们兴高采烈讨论的,确实是腾讯会议的AI纪要,但,又不是那种常规意义上的“会议纪要”,里面记录的主题五花八门,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。
AI纪要,是指AI对人类开会的行为,从“字面含义”到“深层意图”的深度语义理解。它就像一个敏锐又贴心的伙伴,不仅记下大家说了什么,更在意话语背后的情绪和沉默的潜台词,让冰冷的科技,透出理解与共情。
游戏圈,最先感受到这份快乐。晒战绩,晒MVP,已经是过去时,现在流行晒出AI纪要生成的“战后复盘报告”,里面用冷静的口吻记录队友之间激情呐喊和毒舌吐槽,反差效果让网友直接扣6。
此外,AI纪要视角下的打麻将,同样很妙。
影视爱好圈紧随其后。有“甄嬛传十级观众”发帖,自己和好友一起用腾讯会议连线重温经典剧情,意外打开了AI纪要,发现它竟然能分析台词和声调,解读娘娘们的潜台词,这下“滴血认亲”的含金量又提升了。
广信配资
烧脑悬疑片爱好者也有福了,AI纪要梳理出的时间线、人物关系网非常清晰。
对于喜欢旅游和学习的朋友来说,更是实用性拉满。无论是制定旅游流程、记录同伴看法,还是提炼课程要点、分析知识难点,AI纪要就像是班上最靠谱的同学,默默听默默记,成品快,质量可靠。
甚至,还有用AI纪要记上声乐课的、谈异地恋爱的、练英文的、玩剧本杀的……从评论区看来,体验感相当好,简直把AI纪要养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“数字知己”。
这些看似娱乐化的应用场景,共同指向一个正在走红的文化趋势:年轻人正在通过AI重构数字时代的沟通方式。
易于理解,乐于分享
年轻人心里暗爽了
最显而易见的是,这届年轻人先把AI构建的沟通方式带进了职场。
此前,一个关于“00后整顿职场结果被辞退了”的热搜,吸引超过一千万网友围观热议。发帖的博主表示,事情原委是自己和领导在工作上发生分歧,自己觉得领导交待得不够清晰,甚至拿出了录音证明,而领导认为“这样的员工没法用了”。
评论区的年轻网友对博主表示理解之余,也纷纷表示,多希望能有一位“懂人话、识人性”的智能助手,能在开会的间隙,悄悄地提供一些话术指导,温和地提个醒。
要知道,准确理解对话、消除信息偏差,才能做得有效沟通。然而在现实交流中,言语之外的误解、情绪判断的失误,却成为沟通的障碍。尤其在职场上,这些看似细微的认知差异,往往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而智能分析情景,还原真实氛围是AI纪要的拿手好活。
跟传统的会议纪要不同,AI纪要并非机械地转录文字,而是通过声纹识别、语气分析和语义理解等,多维度还原场景,它就像一个真实的旁观者,解读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,让记录“充满人味儿”。
不过,混职场,“人情世故”这四个字可真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。年轻人有冲劲、想打破常规是好事,但也可能因为摸不透那些隐藏规则,碰一鼻子灰。
这时候,AI纪要就派上用场了。它不光能听出谁支持、谁反对,还能帮你读懂那些“话里有话”。比如领导说“原则上可以”,是不是意味着“不行”?同事讲“再考虑考虑”,是不是在委婉地的拒绝?理解这些话术,说难不难,说简单却也绝不轻松。相信AI纪要实时生成的解读批注,会为很多迷茫的职场新人带来底气。
光是听懂还不够,有时候需要打工人能表达、会推进。这时候尤其需要 “2分钟实时更新”和“一键导入腾讯元宝”助力,大幅降低沟通门槛,手把手助你hold住场面。
从“整顿职场”到“理解职场”,再到“掌控职场”,谁能想到,最能理解人性的不一定是人类;最能帮到年轻人的,也不是老职场人。这届年轻人正靠AI融入职场生态,走上升级打怪之路。
记录诚可贵
陪伴价更高
当然,职场之外,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AI的身影。
《2025 Z世代AI使用报告》显示,过半受访者用AI辅助工作和学习(55.6%),约三成受访者在娱乐和社交互动中通过AI获得情感陪伴(38.9%)。
毫无疑问,在网络时代,我们交流的对象和方式更多了。以前打电话、发email,现在用手机甚至手表都能视频通话了——但现在的我们有更容易感受到满足吗?
人是需要社交的群体动物,而互联网仅是提供了便捷,却并未加深人们彼此的沟通。
近年来,年轻消费者越发追求“仪式感”,复古CCD、香薰、旅行打卡一度受到追捧,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展示、分享等方式,寻求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。而用AI纪要将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瞬间固化下来,整理成一份文字记录,这个行为就极具仪式感。
而通过略显正式AI纪要,晒出日常感十足的对话,这种反差感像是一种更高级的“秀恩爱”或“秀友情”,也在展现一种幽默和时髦的生活态度。当内容引起围观和点赞,他们更能获得一种 “找到组织”的归属感。
雪莉·特克尔在作品《群体性孤独》中提出,我们在网络上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,却越来越孤独。
有趣、轻松的对话是日常所需,但在夜深人静时,或许大家怀念的,是那种被真正聆听,充分理解和直达心灵的交流体验。不难看到,AI纪要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,从语境、记录、整理、分析上,把彼此的沟通成本降低一点,让彼此心灵对话的距离再近一点。
二次元游戏追番,三次元交友旅游,以职场工具为出发点的腾讯会议AI纪要,就这样“闯”入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实际上,无论这届年轻人把AI会议纪要看作能说会道的“数字知己”也好,工作上的实用助手也罢,它带来的深远价值远不止于此。捕捉每一个想法,承接每一份情绪,它让孤独消散,让深度沟通不再是一种奢侈的偶然。
它的存在广信配资,让我们确信:每一次用心的沟通,都值得被认真对待。
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